2021年12月13日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国之祭,民之愿”。每年的这一天,天空都显得格外灰暗,白色的和平鸽无声地飞起,缓缓飘落的树叶如同一枚枚沉重的思念。当尖利的防空警报划破长空,响亮的历史回音与清晰的现实相互交汇,隐隐提醒着每个中华儿女刻在灵魂深处的集体伤痛。
我们纪念,是对历史保持痛感。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从此开始了长达6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南京城如同炼狱般恐怖。“一个缺少痛感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凝聚力的。我们身边这面名单墙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一直在提醒我们不要回避,不要遗忘曾经鲜血淋漓的伤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如是称。尽管84年过去了,尽管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但有一些数字、有一种切肤之痛,是世世代代中华儿女不能忘却的。累累白骨尚在,血泪记忆犹存,南京大屠杀不仅是民族之难、国家之殇、军人之辱、百姓之殃,更是野蛮扼杀文明、兽性侵吞人性的大悲剧!直面伤痛,才能保持清醒,记住屈辱,才能乘胜追击。我们该比任何时候都清醒地扪心自问,经过了84年,我们是否已经足以抵御外侮?应以怎样的精神状态面对未来?唯有把伤痛化为前行的力量,我们才能振兴中华,以辉煌成就告慰先辈。
我们纪念,是对同胞表达尊重。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被遗忘。300000并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这背后是一张张普通人的笑脸,是一个个曾经幸福的家庭,是一段段温暖的故事。而这些有温度的生命,却因为一场灾难,被冰冷地定格。从来没有哪一场战争,动用过如此残忍的杀害方式,活埋、火烧、当活靶,做化学武器的活体实验;从来没有哪一场战争,侮辱、杀害如此之多的妇女、儿童,却还冠冕堂皇地对外宣称“这一切是为了中国人的福祉”。献一束花、点一盏烛、默一番哀,是中国人思亲缅怀、慎终追远、不忘先人的传统风俗,我们鸣笛默哀,更是以国家的名义,表达对逝去同胞的缅怀、对生命的尊重。每一个中国人都在触及灵魂的追思中,涌起澎湃的家国情怀,坚毅地向世界表明,中华儿女是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民族认同感世世代代都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我们纪念,是对世人表示警示。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而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唯有不断反思历史、借鉴战争的教训,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促进人类社会共同进步。今天的中国,已经驶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带领更多的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放眼全球,疫情影响下的世界局势依然变化莫测,一些国家依旧在人为制造灾难,枪林弹雨、炮火攻击、家破人亡、生灵涂炭的画面还在上演着。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每年高规格举办国家公祭日,就是在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以及守望美好家园的信念。
历史的钟声沉重地回响,我们缅怀逝者,铭记那段悲痛的历史,更应化伤痛为力量,与和平同行,为富强繁荣的梦想携手共进。(宜声)
Copyright (C) www.jskq.cn
江苏快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