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热点评论

江苏语文考的是全国新高考Ⅰ卷 作文题把《觉醒年代》送上热搜

2021-06-08 08:19

  6月7日11:30,高考语文结束。今年,江苏首次实行“3+1+2”新高考模式,其中语数外由教育部统一命题。江苏考生考的是全国新高考Ⅰ卷。

  每年高考,作文题都会被大家津津乐道。今年,因为全国新高考Ⅰ卷作文题,又让前段时间的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表示“《觉醒年代》每一句都是作文素材!”一起听听考生是如何看待这道作文题的。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舒越 于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来自南京市人民中学的小雨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次语文考得比较灵活。比如“建党百年”这个点,并没有直接问,而是把很多材料放在这个大背景下,选取新颖的角度来考,以小见大。作文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来自南师附中的考生小祁告诉记者,他是从青少年应该增加体育锻炼,延伸到国家对体育发展的重视这个角度,写了一篇议论文。

  6月7日中午,现代快报邀请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洪劬颉写了一篇高考下水作文。

  应变之道,在精准与主动之间

  洪劬颉

  京京:

  你一早出门,为的是给学长学姐加油。你进入高中后,我和妈妈目睹着你的一切小变化:个子猛地蹿高一截了,说话开始引经据典了,做事开始瞻前顾后了,思考变得心怀众生了……你开始变强了,不再是一个弱弱的幼稚男孩了。

  一个人的强大,不仅仅是身高、体重,还有自己的内心、精神、心胸和抱负。回想起这一年多你的变化,我是要为你点个大大的赞的。从你班级群里看到班主任传来的视频,你上午跑操时的模样,下午锻炼时的姿态,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好身体是锻炼出来的。要使自己变得强大,首先要学会锻炼。没有好的锻炼,是没有办法让自己有好的身体,让自己足够强大的。

  想起你小时候,我担心的不是其他小朋友“打”你,而是担心你还手。要是其他小朋友去撞你,我想,凭你的大块头,都要被你弹回去的。幸亏,这么多年下来,你没有“恃强凌弱”,更没有“逞强恫弱”。

  “恃强凌弱”,是自恃自己的强大,去欺凌弱小者;“逞强恫弱”更可怕,是炫耀自己的强大,恫吓弱小者。殊不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强谁弱,又有谁能知呢?

  不恃强,不逞强,关键在于明白强弱之间的转变。如毛主席所说: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自知己强,大喜过望,则会滥用其强;与之相对的是,自知己弱,也不必自怨自艾,顾影自怜,而须日升而作,勤自锻炼,增益不能。

  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而整个世界也天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如何面对这个变化的世界?三十年前,苏芮的歌中唱道: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二十年前,乔布斯说:活着就为改变世界。几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你也问过我,如何理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告诉过你,首先要理解临“变”知何,知道变在何处。“变”就变在前所未有,百年不遇;“变”就变在强弱互逆,破立并举。其次还要临“变”何择,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京京,我跟你说过,面对变化,人往往有三种表现:一是食古不化,一变不变;二是顺应变化,以变应变;三是创造变化,以变引变。你想成为三种人的哪一种人呢?更要临“变”求变。“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临变不惊,临危不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靠的是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一个人的强大,更在于思维的强大;一个人的深度,更在于思维的深度。京京,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那我们可能就会成为“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连薄薄的绢都穿透不了。彼时,所谓的强大,不正如现在的某些国家,无法忍受东方巨龙的崛起,而造谣滋事,搅局搞乱,却无视自家后院失火,完全外强中干,一派乱象。岂不令人深思?

  你说呢?

  爸爸

  2021年6月7日

  作者简介

  洪劬颉 作文教学专家,倡导“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智慧作文教学,先后获得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南京市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主持“江苏省洪超网络名师工作室”,致力于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主持《转知成智背景下智慧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新时代高效课堂的模式建构》《自媒体在作文升格训练中的实践研究》等省级课题研究,领衔前瞻性项目“未来课堂的智慧教育范式”研究和建设。连续18年写作高考下水作文,积极引导社会理性关注高考作文,引领高中作文教学改革,引起较大反响。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黄艳 舒越 组稿

  数学考的也是全国卷

  听听考生怎么说

  快报讯(记者 李楠 邱骅悦)6月7日下午5点,南京市金陵中学考点铃声响起,高考数学结束。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的考生姚同学告诉记者,这次数学考试难度正常。“最后一题是一道函数题,让我们计算导数的极值点。”姚同学说,极值点这一考点平常练习不少,这次也基本解答出来了。

  对于今年数学考卷,南京九中的考生张同学觉得题型整体上与模拟考试相似,但部分题型较为新颖,做起来脑筋要多转几个弯。还有考生表示,今年数学考试难度不大,但是解题时花费时间较多,因此时间上比较紧张。

小编推荐

猜您喜欢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南京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消费

侵权、不良内容快速处理QQ:

Copyright (C) www.jskq.cn

江苏快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