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热点评论

钱镠墓盗掘案被指“瞒报”,冤不冤?

现代快报网 2021-05-13 08:53

  5月12日下午5时,杭州市举行关于钱镠墓盗掘案件情况通报会。据介绍,被盗文物已全部追回,抓获39人。这一回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但观察整个事件,仍有教训可“追”。

  这两天的杭州备受关注,“瞒豹”事件不用多言了,最近,又有网友发帖直指“位于杭州市临安区市中心的钱镠墓于2020年被盗”,这么大事居然没啥动静,结案也不公布细节。此帖所说之事遂引发热议,甚至被网友批评有“瞒报”之嫌。

  在这种情况下,当地马上向社会通报相关情况,表明态度,这样的表现可以加分。可惜的是,在公众眼里,这更像是一种事后补救。

  有意思的是,根据通报,钱镠墓盗掘最早发生于2019年5月,但直到2020年3月,才由杭州市公安局临安区分局发现相关重大线索。2020年5月,专案组兵分广东、湖南、广西等地组织抓捕,一举抓获盗、销、收文物犯罪嫌疑人14人,追缴全部被盗文物。

  如此一来,有两点不吐不快。

  一是,钱镠墓所在的陵墓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并非处于荒郊野岭,就这么被人胆大包天、堂而皇之地盗掘,负有管理保护职责的管理所居然在长达十个月的时间里毫无察觉,真可谓“拍案惊奇”。要不是警方捕捉到线索,管理所何时才能发现墓被盗掘,还真不好说——当然,该所应不至于知情瞒报。

  这一事件暴露出的管理和作风问题令人惊愕。据通报,临安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对负有监管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了追责。这是题中应有之义。而有关单位能不能吸取教训,把“业务”搞搞好,那就只能以观后效了。推而论之,也许需要对所有的文物管理单位进行一次能力测试和能力评价,从而消除薄弱环节,让那些来之不易的文保单位不再活得战战兢兢。

  二是,如果当地能够早一点把相关情况如实告知社会公众,让群众心中有个数,社会上的以讹传讹事体也就会少了许多,不至于闹出把作案时间提前大半年的“乌龙”。

  盗墓大案,向来极其“吸睛”,尤其需要尊重群众的知情权。你不给网友一个权威翔实的说法,网友就会自己找“说法”。这既是传播规律使然,也是人性使然。尽管,“相关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是个可以考量的因素,但2020年5月,即已追缴全部被盗文物。其后完全有理由向社会适当公开信息,以宣扬破案之勇、震慑犯罪分子、警示文物保护之失。

  目前的情状说明,技术上的纠错易行,理念上的反思和提升不易——公众不满意的不只是某些地方推一推动一动的信息发布“惯性”,还有信息发布的不及时、不彻底、不解渴。这个问题,不仅在钱镠墓盗掘案“迟报”事件上有所表露,也在其他地方发生的一些舆情事件中折射出来,引人忧虑。

  在信息高速“奔涌”的时代,遮掩和延缓的“意义”越来越微小。权威永远要跑在“小道消息”的前面,不能因为某些顾虑而被其他声音“弯道超车”,否则就可能造成被动局面,以至于损及部门的公信力。这就得不偿失了。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小编推荐

猜您喜欢

网友热搜

最新发布

更多搜索

内容精选

资讯 南京 娱乐 体育 财经

热点 房产 汽车 旅游 消费

侵权、不良内容快速处理QQ:

Copyright (C) www.jskq.cn

江苏快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