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防疫志愿服务
为有效防范境外疫情输入,广东各级团组织第一时间招募储备外语志愿者,充实口岸检疫、医学观察隔离点、社区排查、发热门诊、医院救治“五道防线”的人员配备和工作保障,助力全方位织密织牢境外疫情输入防护网。
截至5月初,广东共青团在全省共招募储备外语志愿者达5900名,其中有180多名外籍留学生志愿者。他们协助开展来粤返粤人员的口岸接运、排查登记、医学观察、政策咨询、关心关爱等服务工作,累计上岗志愿者超3800人次。
“国家有需要,自己出力的时候到了”
“国家有需要,我觉得自己出力的时候到了。”朝鲜语专业的敖嘉欣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第一批支援白云机场海关工作的志愿者,接到招募通知后,她主动报名,独自从东莞赶往广州加入支援队伍。
3月初,境外输入防控形势严峻,出入境关口业务压力陡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组织28名外语志愿者,在白云国际机场海关为外籍旅客提供多语种翻译服务和排查工作。同时,他们将海关检疫表格翻译成多个语种,有效缓解机场口岸翻译人员紧缺的压力。
在海关、边检、检疫等口岸单位,志愿者化身“疫情防控翻译官”,为外籍旅客提供查验、政策解释、健康检查、信息核对、资料补充等服务。除了入境口岸,在外籍人员较为集中的社区、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安置酒店等,也有志愿者奔忙的身影。他们配合社区“三人小组”,为外籍人员开展一系列关爱服务。
郭雪云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在读研究生,近期她一直在越秀区某隔离酒店担任外语志愿者。当医护人员上门做咽拭子采集、体温检测、抽血等工作时,郭雪云会陪同做翻译,转达外籍人员的饮食需求,安抚他们情绪等。目前,她已经为52名外籍人士提供帮助。
为了覆盖更多外籍人员,广州志愿者学院推出七期疫情防控“多语种微课堂”,向国际友人传播疫情防控经验及相关防护知识。“微课堂”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线上点击达35.2万人次。深圳、江门等地组织了1026名外语志愿者下沉社区,上门探访慰问居家隔离的外籍人员,做好检测、管理和保障服务等工作,并开通24小时外事服务专线。
志愿者跟随医护人员上门为隔离人员检测体温
留学生当志愿者,喜闻“乡音”解忧困
在白云区的某隔离酒店,来自喀麦隆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生顾文森、布隆迪籍留学生吉恩推着水果和午餐,一间间敲开酒店房间的门,为正在接受健康服务管理的非洲“老乡”送餐。
针对外籍人员较集中的社区,广州各区团委面向高校、社会招募外籍留学生等参与防疫志愿服务,充分发挥“乡音”“乡情”优势,着力争取外籍人员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广州市白云区团委通过校地合作与社区联动相结合的模式,组建白云外籍友人青年志愿服务队,招募外籍志愿者106名在全区17家集中医学观察酒店和社区,常态化提供翻译、防疫政策和知识宣传、派发防疫物资、暖心关怀等志愿服务,帮助入住并接受健康服务的中外人士5112人舒缓心理压力。
“我在中国住了那么多年,这里是我的家。”在深圳市南山区招商街道居住了8年的比利时教师布鲁诺主动到小区出入口处“站岗”,协助做好外籍居民的问询、测温等工作。
此外,南方医科大学招募来自尼日利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等13个国家、14名留学生组建国际医疗合作志愿服务队,协助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开展外籍无症状感染者的情绪安抚工作。深圳组建了一支有韩国、意大利、美国、哥伦比亚、法国、英国、日本等国际友人的志愿者队伍,协助开展上门慰问、分流转运、政策咨询和解释等工作。他们发挥母语优势,助力构筑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社区防疫防线。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鄢敏 通讯员 岳青
图/粤团宣
链接
21名外籍志愿者获评“广州市社区友好使者”
“广州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城市”
5月6日下午,广州市外籍志愿者交流会在广州天河猎德社工服务站举行,来自美国、安哥拉、喀麦隆、法国、加纳、意大利、印度等15个国家的25名志愿者及家属受邀参加,其中21人被授予“广州市社区友好使者”荣誉称号。
阿卜杜·哈基姆是一名在广州做生意的也门商人,他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徐大海。刚过完春节,徐大海看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后心急如焚,自己在网上通过“荔湾区志愿服务”平台报名成为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每天8-12点,他准时守在广州荔湾区龙溪大道广佛出入口的联防联控检查站,与中国志愿者一起,检查进入广州的车辆,为司乘人员测量体温。“我在中国很多年,我爱这个城市,我爱这个国家,我要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徐大海还把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并带领26名也门人成为志愿者。
其诗闻是一名美国姑娘,从小在广州长大。3月23日,其诗闻从美国回到广州。她在交流中分享了自己从美国回到广州亲身经历。“我们从下飞机到进入隔离酒店,我看到很多热情的工作人员,他们可以用流利的英语甚至还有日语、俄语等跟我们沟通。在隔离酒店,也有很多翻译帮助我们。后期回到小区居家隔离时,我们也收到很多来自街道、居委会的关心关爱。”她说,“广州是一个非常让人感动的城市,我们非常感动,想为这个城市做点贡献,做中美沟通的桥梁。”
来自意大利的主持人罗密欧说,意大利发生疫情后,中国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很多外国人想知道中国抗疫的情况是怎样的,于是,他通过脸书(Facebook)直播,把中国抗疫最真实的情况分享给全球网友。他在直播中无数次告诉网友们,要做好三件事: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门。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瑶
相关新闻
在广州生活的外籍人士说:
“这座城市让我们很有安全感”
羊城晚报讯 记者周聪、通讯员增宣摄影报道:海外疫情愈演愈烈,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加。大量外国籍人士生活工作的广州一度备受关注。特殊时期,在穗外籍人士的生活是怎样的?他们如何看待中国的防控措施?“五一”期间,记者走访了广州增城多个社区的外籍人士,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想法。
周雅来自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目前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研。17年前,她跟随着家人来到广州。“生活在这里感觉很开心,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周雅说。
4月底,周雅主动加入了增城西园社区志愿者服务队。她和社区工作人员及其他志愿者一起,开展防疫宣传和检查工作(下图,右二为周雅),还当起翻译,为社区防疫工作人员和外籍居民搭起沟通桥梁。“五一”假期这几天,周雅都与她的伙伴们穿梭在大街小巷张贴海报,手持宣传单上门入户,宣传防疫知识和防控措施。“疫情不分国界,我愿能为第二故乡尽微薄之力。”
Josh和Tegan是一对夫妻,他们去年8月来到广州,居住在增城百花社区。去年12月中旬,他们趁寒假回到了家乡南非与父母团聚。
今年3月初,夫妻两人回到中国。Tegan说:“一开始我的父母反对我们来中国,担心我们在返程途中可能会增加感染病毒的风险。但是我们说服了父母,搭上飞机辗转两个国家后回到广州。”
“当我们回到社区后,社区工作人员就马上跟我们取得了联系,并和医生一起上门为我们做了身体检查和信息登记。在随后的14天里,他们为我们准备了充足的蔬菜水果、生活物资以及提供各种便利服务,令我们感到特别暖心、特别有安全感,像是回到家一样。” Josh说。
在居家观察期,Josh每天都会上网浏览新闻资讯,学会了如何使用手机上APP订购外卖。而Tegan喜欢通过看书消磨时间,她最近在读《孙子兵法》,感觉里面的内容非常有趣,能学习到很多知识,同时也让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充满好奇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等疫情结束后,我们想体验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发现更多中国之美。”Tegan说。
Copyright (C) www.jskq.cn
江苏快讯网 版权所有